看《鬼滅之刃》

踏入2021年,朋友之間,FB IG之間,還聽到「X之呼吸,第一式,XX」的說話模式,就知道《鬼滅之刃》的熱潮,仍未過去。

我是去年才看《鬼滅之刃》的。在地鐵見到炎柱那英氣颯颯的海報,再加上朋友多翻推波助瀾:「快看完電視版,然後一起看電影!」記得萬聖節的那一天,我到觀塘表演,見到有小朋友穿著炭治郎的裝扮在玩……;於是,我在動畫第一輯和漫畫都已經完結、大家都在期待電影版的時間,到黃Viu追上了潮流,認識了炭治郎、襧豆子,還有傻傻的我妻善逸和「豬突猛進」伊之助。當然少不得「柱」。

看完之後,覺得不賴啊,除了箭咀那一場打得有點突兀,其他都滿流暢的,尤其是第十九集,看得咬牙切齒,如果口中有一根繩子,應當會跟襧豆子咬線一樣的把它咬破,然後在炭治郎一刀把下弦六的頭切下來的一剎那接上了《炭治郎之歌》……,世間還有其他更療癒的事嗎?

可是,我也同一時間知道坊間的評價:作者走了運。找本漫畫揭一揭,或許會明白:動畫中吸引的元素,在漫畫中完全看不到。水之呼吸畫風之亮麗,漫畫的表達只能報以莞爾一笑;配樂是動畫獨有的,主題曲LiSA一出,誰與爭風?然後再到人物面相,讓我想起當年的《聖鬥士星矢》,明明是同一個人物同一個樣貌,眼耳口鼻經過調整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,再細意審視故事情節,怎麼好像不能理解的設定一大堆,例如為什麼大同小異的修行卻會做到水、雷、獸等多種不同呼吸?呼吸的屬性有點亂,有自然力量的水和雷,有動物系的獸和蛇,甚至感情方向的戀,卻沒有一套讓人信服的說法;還有除了頂層的柱和底層的主角,鬼殺隊中層都是路人臉……

唉,做評論最討厭就是所謂的客觀審視,明明看的時候感到興奮,但卻因為事後找到一些bug而將它降級。沒有原作,就沒有動畫;沒有那一份感動,也沒有之後的客觀評論,除非看的時候已經不爽,否則,那一份感動,就是最好的分數,劇情、畫功、配樂缺一不可的話,為何要輕視原作者的心血?

狗尾續貂之前--《足球小將》

很多人都不知道,我們童年最愛看的漫畫《足球小將》,仍然連載著。

要修正一下,我們童年愛看的,不是漫畫,而是動畫。八十年代在《430穿梭機》播放的《足球小將》,沒多久就成為風潮。直到現在我都找不到原因,為什麼下午四時至五時播放、大人們都在上班只有小朋友看到的動畫,會讓全城的人都知道。現在回想,大概有幾個原因:一、當時社會不一定父母都出去打工,照顧孩子的母親知道,父親自然也知道。二、當人們還認定「卡通片」是機械人打打殺殺的科幻玩意,足球這個貼地題材在當時十分新穎,會到政府大球場看南華對精工的大人,也有興趣卡通片如何演繹足球比賽,而當時錄影機開始進入普通家庭。三、主角日本名為大空翼,香港譯做戴志偉,剛好跟電視台男演員同名同姓。

無論如何,《足球小將》成為一個時代的回憶,在香港分為兩個階段播放,第二階段是為《足球小將續集》。現在一般稱前者為「小學篇」,後者為「中學篇」。動畫版在中學篇就完結了,漫畫還有一個「世界少年大賽篇」。當年盜版漫畫在香港成行成市,但奇怪地卻沒有《足球小將》漫畫的盜版,原因也是一個謎。直到大約一九九二年,本地正版漫畫商發現跟日本漫畫商買版權是大生意之後,《足球小將》漫畫正式登陸,大家一直等到「世界少年大賽篇」,那一期開始一紙風行,記得在開賣之日,近百人在旺角信和中心的漫畫專賣店排隊,成一時潮流。

之後,因為日本奪得了2002年世界盃主辦權,所以在九十年代中,作者高橋陽一續畫了《足球小將世青篇》,豈料他自己一發不可收拾,斷斷續續一直畫到今時今日,可惜故事情節牽強乏味,許多人都棄書而去。現在故事說到日本隊正在參加奧運決賽周,這套從1981年開始連載的作品,現實經過了28年,戴志偉還沒有23歲。

作品想讓人懷念,就不應該狗尾續貂。但在商業至上的今天,因為可以出網遊賺大錢,漫畫原作成為了勾起回憶的藥引。本末倒置的生態,怎會再有經典產生?

你今天被劇透了嗎?

今天,彷彿整個世界都只為一件事轉動:《復仇者聯盟4》。全球公演的首天,卻並非全球想看的都有得看,於是Facebook許多類似的留言:「我這幾天不會上來,避免被劇透。」「劇透者死!誰敢在我Facebook上爆結局!」人人都期待著結局,更在意看到結局之前不能被打擾興緻,社交網站便利的好處,立即變成缺點。

Marvel的成功,有一條方程式:鐵甲奇俠、美國隊長、蜘蛛俠、黑豹、雷神等,個個都獨當一面,有自己的賣座電影;最後匯集到一套《復仇者聯盟》,就好比九十年代初四大天王張學友、劉德華、黎明、郭富城一同在香港小姐總決賽表演一樣,誰也說不出哪一位是主角。而Marvel的宇宙更複雜,比如鐵甲奇俠會在美國隊長的電影中出現,英雄在電影與電影之間穿梭,有時在這部電影放伏線,卻在另一部電影才揭曉,如果電影是讓觀眾在兩小時短暫離開自己的世界,Marvel是提供一個宇宙,讓觀眾隨時進入。

這種幻想宇宙,並不新鮮。Marvel在漫畫界本身也很有歷史了,而美國還有另一個英雄世界DC,有超人、蝙蝠俠等大家都熟悉的英雄在不同漫畫中穿梭往還。這種宇宙不是美國獨有,日本最著名的幻想宇宙是高達,花了四十年的時間,構築了一個「宇宙世紀」,像真實歷史一樣由大故事與小故事環環相扣、相互影響的世界,雖然男孩們都只在意那在女孩子眼中彷彿一式一樣的機械人,這是後話。

Marvel、DC和高達,都是集體創作,亦有人以一人之力構建一個世界,如日本的松本零士,她讓《銀河鐵道999》、《千年女王》、《宇宙海賊夏羅古》之間主角的關係變成一個吸引的謎團。而中國也有這樣的武俠世界,說的當然是金庸的十四本武俠小說,還記得讀《倚天屠龍記》時黃衫女子現身時,知道楊過小龍女有後人的感動嗎?如果沒有一個讓人認同的幻想世界,就不會有那份喜怒哀樂。

回到Marvel的宇宙,你今天被劇透了嗎?

評《進擊的巨人》真人電影版

preview-02

《進擊的巨人》真人版電影,分為上下集。日本人對於由漫畫改篇的電影,一般都處理嚴謹,至少人物造型會令人眼前一亮,以相似度先行。至於故事,會有適度的改篇,如《死亡筆記》電影版就把結局處理得更漂亮。而我一直有追看《進擊的巨人》漫畫,對於如何真實模擬巨人攻城有莫大興趣。為了增加刺激感,上集我跑到朗豪坊看4DX,而下集在機緣之下,更參與了首映,近距離得見主角三浦春馬與水原希子。

以下嚴重劇透。

無視原著主角的覊絆

作為看過原著的人,總會有原著的視角。電影是否需要孭著原著包袱,見仁見智,但電影挾著原著之名,其「粉絲」為大部分受眾,跟原著的比較,似無可避免。即使會作適量的改篇,但至少應讓粉絲看得舒服。在這一點上,《進擊的巨人》電影版似乎未能做到。

在批評之前,也要給製作組一點肯定。他們也有照顧到粉絲的感受,比如人物的形象。如果人物的形象跟原著相似,就用回原著的角色,如三位主角,如莎夏,如韓吉;如果找了一個完全不相像的人來演,就乾脆換了個名字,如矮子兵長變了敷島兵長,如讓變了約翰。其中敷島是一個完全原創角色,約翰則只是改變了名字。

然而,這種表面上的體貼,並不重要。他們改動了最核心的劇情,也添加了不必要風情。首先,是艾倫跟米卡莎的關係。原著二人有一種覊絆,米卡莎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艾倫;但電影改掉了,巨人出現之後,二人逃難,艾倫被人群擁入教堂避難,米卡莎因為要救小孩被遺留在教堂之外,之後被兵長所救。到米卡莎再出場時,她再也不瞧艾倫一眼。原本是二人一起參軍,變成只有艾倫一個人。製作組一方面把核心劇情改掉,另一方面又企圖重現原著經典場面,所以有阿爾敏擋在一大班舉槍的軍人面前,力保變了巨人的艾倫。可是,原著是米卡莎跟阿爾敏二人都站在艾倫身邊,改篇之後,米卡莎變得冷漠(或有點掙扎吧),看電影,竟然讓粉絲有「景物依舊,人面全非」的哀傷。

另一個讓人不爽的,是無謂地添加了士兵的情欲描寫。故事中有一對情侶(人名是原著的,但男兵的死法就是原著其中一個動人場面),在隨時會遇上巨人的情況下,也有心情找個角度親熱;也有一個原創角色「漂亮單親媽媽」,想艾倫做她孩子的爸爸,還捉著艾倫的手硬要人摸她的胸部,結果吃不了艾倫,卻被巨人吃了。(巨人在窗外用眼望進窗內的場景,也是復刻原著的)。捨棄正常的覊絆,卻加插了扭曲的情愛,這反映了製作組的品味。

敷島兵長立場的尷尬

敷島兵長也值得一談。原著的里維兵長是人氣角色,長谷川博己演出的敷島兵長完全不是那回事,他過份造作的演出,加上喜歡咬蘋果的奇怪設定(只讓我想起《死亡筆記》的死神流克),又與米卡莎關係曖昧,在上集被觀眾嫌棄是意料中事。不過,其造作的肢體和勁chok的眼神,在下集時莫名其妙地成為笑位,莫名其妙地挽回了分數。敷島隊長是電影版的重心人物,串連整個故事,但其背景卻沒有交代清楚。他為什麼知道巨人的秘密?他居住的那個純白房間是什麼地方?他是否王政府的高層人物?他想反攻王政府意欲何為?甚至故事暗示他是艾倫的哥哥,都統統沒有交代過。

而敷島兵長的立場,在故事中是尷尬的。他是想反攻王政府的革命軍,也在調查兵團面前揭穿巨人其實是王政府為了控制人民而造出來的,希望調查兵團一起討伐王政府。他的話是有道理的,但艾倫一行人卻因為「會傷害到人民」而不答允。看到這一段,我竟然有種被維穩的感覺。之後雙方反臉,調查兵團的一個肥仔角色(代替原著的光頭仔)跑出來掩護眾人離開,敷島兵長卻二話不說命手下開槍殺死肥仔--怎麼一個革命軍頭目被妖魔化了!之後,調查兵團遇到長官,長官向他們招安,條件是要他們交出艾倫,他們不允,莎夏二話不說向長官放箭--剛剛打完革命軍,然後又把矛頭指向王政府,艾倫他們走的是「第三條路」嗎?

石原里美的韓吉最搶鏡

最後,要談談石原里美飾演的韓吉。真的好得沒話說,必定看過原著,功課做得好好。韓吉這角色本來就搶鏡,落在她手中,主角都要靠邊站。唯一不合理的是,這角色在大爆炸中竟然死不了。但她出色的演出,讓人完全接受這個不合理。

當未來大雄遇上童年好友

10933797_10153025875215490_7941767342254362121_n

叮噹(多啦A夢)3D電影《Stand By Me》,這一幕最有共鳴:

大雄跑到十多年後的未來,遇上未來的自己。在那個世界,叮噹一早離開了,未來大雄在遠遠看到隨著小大雄而來的叮噹,在公園長椅上睡覺。小大雄問他:「要去跟叮噹見面嗎?」未來大雄想了一想,說:「不打擾他了,但他是我小時候最要好的朋友。」之後,未來大雄遙望了熟睡的叮噹良久。

許多人由這一幕開始哭到完場。

《Stand By Me》是一個既熟悉,又陌生的電影。它不是一貫的電影如《大雄的恐龍》、《大雄與鐵人兵團》般,描述叮噹、大雄等人的歷險故事,而是將45本原著漫畫中的小故事串連在一起,並作適量改篇的故事,也是我們曾幾何時都讀過、看過,就是在下午放學回家,大約四五點的時候,打開電視,播放的兩個十五分鐘的短故事。或許好多人都沒有看過叮噹從櫃桶走出來的一刻,但長青的卡通播完又停,停完又播(日本一星期一集無間斷,香港一星期五集,播完要等日本進度),彷彿幾個遠方的朋友,定時定候跟你見面。跟朋友閒聊,總會有以下對話:「現實生活中,最想要什麼法寶?」喜歡旅行的她:「隨意門!」讀歷史的他:「時光機!」有點不懷好意的你:「隱型斗篷!」貪心的我:「後備法寶袋!」

然後,不知道哪天開始,我們再不需要四點到五點的兩個十五分鐘小故事了。雖然,在小店碰到叮噹公仔和小擺設,都會掏出錢包將他收留回家,但幾個遠方的朋友再也沒有活生生的進入過我們的生活。

再然後,我們在戲院中欣賞《Stand By Me》,赫然發現,我們不就是這個未來大雄嗎?這套電影,就像是一份代替過去的自己,送給現在的自己的禮物,大雄將叮噹帶來了,《Stand By Me》將我們的童年帶來,我們就像未來的大雄,在遠處,靜靜的細味這故事。不錯,有點熟悉,因為劇情我們都曾讀過、看過,只是埋藏在幾乎呼喚不到的心底,即使經過一整套電影洗禮,過去的印象,仍然模糊。

但現在的感動,卻歷久不散。「今次真係要走啦」,配音員林保全的離開,讓香港版《Stand By Me》增添了幾分哀愁:叮噹真的不會再回來了。香港人,就像未來大雄一樣,在遠遠的看著叮噹睡著--其實,我們心底都很清楚,童年一早已經遠去,只是實在狠不下心腸,說出這事實,直到命運給現實和童年作出無情的切割……

大雄遙望叮噹良久,露出懷念的笑容,然後轉身,坐上自己的車子,走自己的路。

全新演繹,推倒重來?談新世代的新聖鬥士傳說--應天、路斯夫對談

聖鬥士星矢聖域傳說

應天:前些年已得知今年是車田正美出道四十周年,當中的慶賀項目,最備受矚目的當然是將《聖鬥士星矢》CG電影化!經一輪等待,各種設定、預告、片花及電影在港公映,聖迷都體驗了何謂新世代的聖鬥士了,新聖衣、新聖域、新造型,撒加曉變大,艾奧羅斯學《Lost Canvas》掉毛,辰巳可以客串《頭文字D》,沙織由戰爭女神改屬性為醫治女神等等,各種的新,不過卻是重製舊故事。當得知是重製青銅闖黃金十二宮的故事時,換來的卻是一眾聖迷很大的憂慮:如何在個多小時中闖十二宮呢?會否將情節過分濃縮或大幅度改編而失去原著味道呢?而且……重製已有內容究竟有甚麼意義?是舊瓶新酒?是改換一新?你我皆是聖迷,且向來喜歡一討論《聖》種種,對今次的電影內容,你有甚麼看法?

路斯夫:最初知道重製十二宮,說實話是有點不安。

應天:對,當時我便想:不是嘛?好悶啫!寧願看新情節,看看如何發展聖鬥士的世界,如同《Lost Canvas》、《Next Dimension》、《Omega》、《G》、翔等衍生作品般。但也好奇如何將這龐大的內容壓縮在電影中,想當年電視版,,《十二宮篇》已花了數十集嘛!

路斯夫:如果電影歷時兩句鐘,那就每十分鐘就要闖一關了。但這樣的RPG式闖關故事,搬到電影中其實會變得沉悶,觀眾只會見到打完又跑,跑完又打,毫無戲味可言。十二位黃金聖鬥士每人只有十分鐘自我介紹的話,也沒有足夠時間好好描寫。及至人設出現後,更「需要很長時間去接受」。

應天:人設連同聖衣設定,真是令人大驚失色!尤其最初公布的獅子,長鬍子的艾奧里亞?online game中的鎧甲一般與聖衣,找不到一絲原著的獅子座黃金聖衣特徵,完全不能與心目中的聖鬥士比較,簡直是另一套作品吧?無怪乎別人說這是Finial Fantasy而非聖鬥士,要接受真的不容易,爭議聲音也極大。所以不知是否因此之故,黃金聖鬥士其餘十人(天秤沒出場)的人設逐個公布時,可發現慢慢地或多或少保留了原著的聖衣特徵。

路斯夫:對電影設定,最後也接受了,情況就如《變型金剛》一樣,所謂批評其實也是對原著的執著而已。所以,我進戲院前,先叫自己放下原著,不要一看到跟原著不一樣的劇情就破口大罵。

應天:放下對原著的執著當然重要,其實每個媒體的《聖》都有自己的特色,而東映下的《聖》向來就很著重創新,但就算如何不同,能保有及表現原著精神才是硬道理,好像第五齣劇場版《天界篇序章》,我是覺得有深度及好看的,但與原著神髓大不同,連作者車田正美也不喜歡,所以整個後續計劃便作罷,實在可惜。君不見當年電視版,其實最初五位主角(星矢、紫龍、冰河、瞬、一輝,下稱「五小強」)的聖衣也由原著漫畫的「輕裝備」變成「重裝甲兵」,雖也有爭議,但無疑比漫畫好看,而今次的CG電影,更是大大擴闊了聖衣的設定空間。

路斯夫:黃金聖衣和五小強的青銅聖衣我覺得做得不錯。有一些特色,可能聖迷並不喜歡,可是我卻覺得不錯,就是聖衣的頭盔。頭盔可以伸縮自如,由頭箍變成頭盔再加上面罩,面罩的開關音效根本是抄襲《變型金剛》的,但變型的畫面讓我想起《天威勇士》。為什麼我喜歡呢?因為原著每一場戰鬥的第一個畫面都是將頭盔打掉,車田正美說是因為頭盔難畫不想畫。現在頭盔可以變型了,是另類向原著致敬的辦法,告訴車田正美,只要設定做得好,頭盔部分是可以很靈活的。

應天:頭盔的變化用意我也看到了,能集原著的面罩與動畫的頭盔兩大特色,真是有創意的設計。最近我才看到一篇文章,以原著漫畫中的頭盔為主題,說在十二宮第一個青銅被打掉的頭盔原來是一輝的,也指出哪個黃金有戴上頭盔的動作畫面,誰的頭盔如何被打掉等等,蠻有趣的。

路斯夫:其實電影版改變了許多原著的設定,如聖衣箱,原著就是要孭著通山走,但車田正美也覺得不方便了,到了Omega就提議改為聖衣石,但為廣大聖迷所不喜,因為沒有了聖衣形態這個特色。電影版就做一個合理的改良:不用穿著時,就變成項鍊掛在身上,需要時就將項鍊掉在地上,地上就會出現一個光圈(《魔動王》?),聖衣箱就出現了(《龍珠》的神奇膠囊?),聖衣箱打開,聖衣形態露一露面,才讓主角穿上。

應天:由omega的「聖衣石」召喚出「魔法陣」浮現原著的聖衣箱,然後由聖衣箱「變形」為聖衣,這種新穎的變化可能也不算太容易接受,而且感覺上太繁複,聖衣箱變得沒有必要性。今次電影版將聖系作品元素兼收並蓄的手法運用了很多,下面再談,而若從原著設定聖衣乃是神話時代製成的神器,那麼,這種魔法一般的變化又可以是理所當然。所以,以此角度看電影中結合未來都市及歷史建築風格的聖域,雖然與原著差天共地,但又好像不那麼難以理解了。只是,內容上的改編,我覺得難以將之完全當成是獨立作品,始終是建基於原著來改編,而我也覺得適度的比較仍然合理,不如我們談一談情節上的改編的好與壞?

路斯夫:我談談好的一面。當然,聖迷未必認同。第一,雅典娜中了天箭座的箭,原著是十二小時後會插入心臟,五小強要在十二小時內闖關救人,小時候覺得很有趣,其實不合理,明明一下子可以殺掉的人,為什麼還要給你十二小時翻盤?而這不是教皇的能力,而是區區一個白銀聖鬥士的能力,就讓雅典娜有機會死掉,在力量平衡上也不合理;電影版是說雅典娜中了箭後小宇宙會流失,但仍然能跟隨星矢等人闖宮,只是途中因力量散迭而不支暈倒了。劇情變得合理,而損失的是沒有十二小時這個限制,但在電影版有限時間下,這限制也變得不重要。

應天:十二小時限制消失,火鐘也隨之在聖域中失去蹤影,反而在喜瑪拉雅山中與艾奧羅斯同眠,其實十分奇怪。至於電影安排沙織最初的普通少女,到驚覺自己是女神化身,由猶疑不安至勇敢向聖域進發,受傷後仍努力闖宮,甚至不顧性命安危而消耗小宇宙治療守護她的青銅,我很欣賞這更能塑造她性格發展的安排。原著中的限時闖關模式似乎是漫畫中常見的手法,能營造緊急氣氛及追看性,雖不合理,但漫畫這樣安排無可厚非。但你說得對,的確不合理,就如《Next Dimension》開篇說冥王劍刺中星矢心臟,竟然是三天後才會死,神的武器對人身尚且如此,何況區區黃金箭射中的是神的身體?說起這支神秘的黃金箭,我寧願相信連同電影中能吸收小宇宙的那箭,都是教皇擁有的神器,而非白銀聖鬥士本身的武器。

路斯夫:有關改編值得讚賞的第二方面,那些黃金聖鬥士一直態度曖昧,明明就相信城戶沙織,卻以中立為由置身事外;電影版的黃金聖鬥士有血有肉得多,穆和阿魯迪巴保護雅典娜跟隨星矢等人追上十二宮去,沙加將失去理性的艾奧里亞導回正路,懂得分辨是非黑白,再配合適當的行動,才不枉為黃金聖鬥士。

應天:以我記憶,原著中相信沙織是女神的黃金有五人,包括在聖域之外「公民抗命」的童虎和穆先生,在內則是巨蟹山羊雙魚這三位撒加黨羽,其他呢?撒加騙術高明,其餘五位黃金都對這位教皇存敬畏尊崇的心,所以我不覺得他們態度曖昧,反而都能貫徹一己信念,但在青銅闖宮的戰鬥中,無論是沙加、米羅、修羅等,都對自己原本的信念產生疑惑,特別是沙加,他本來獨具慧眼,最能看清「教皇」的本質是善,但因對撒加背叛真相不明瞭,所以在與一輝的捨身戰鬥中產生了迷惑,這樣的描寫比電影有深度多了。後來穆先生公開真相,眾黃金先是驚訝萬分,繼而憤怒、愧疚,最後宣告對女神盡忠,這種變化就是血肉。我想,你指的曖昧是指童虎和穆先生吧?童虎這位老前輩不作行動,認為這是對女神及青銅的試煉,這點也可解釋穆先生沒有隨同青銅闖宮的原因吧?

路斯夫:其實這是最不能接受的,聖鬥士是懂得靠小宇宙來辨別身份的,無論撒加是善是惡,教皇換了人,不可能不知道。

應天:我很懷疑憑小宇宙來認人之說,原著我不太記得曾出現類似情節,就算是五小強知道同伴中某人的小宇宙爆炸或消失,也因他們早知那地方有那位同伴在,所以才認知得到。不過現在我們可以不斟酌這一點。

路斯夫:退一步「當」他們認不出假教皇,我倒同意漫畫對大部分黃金聖鬥士的迷惘描寫,但對知道整件真相的童虎和穆的處理不太認同了。為什麼黃金參與了就不是試煉?女神是給你試煉的嗎?如果星矢說一句「試煉」就什麼關都不闖了,這樣可以嗎?當然,一切都是劇情需要。所以用這個角度比較,電影版的黃金有限度參與,感覺自然得多。而保護女神比起戰鬥重要,所以黃金也不參與闖關,劇情變得合理。

應天:所謂試煉嘛,倒不如說是車田正美給五青銅表現的藉口而已,我其實也覺別扭,但沒法,作者這樣寫,便得這樣接受。至於由黃金護衛、青銅開路,感覺上似曾相識,與《Omega》進入帕拉斯城內部的情節相仿,莫非又是一次取材?不過,其實我覺得電影的黃金蒼白多了,十一人能分配的時間不多,描寫固然很少,冰河師徒打得突兀,人物描寫單薄,其實要建基於對原著的了解才能投入;山羊只覺他是一個戰鬥狂熱者,只像一個被愚弄的蠢材;雙魚最慘,只有較天箭座更少的對白和戲分,若沒看原著,真的對他缺乏任何認識。我們可以說如果多一點時間,描寫應該會較好,但實際只有九十分鐘,要描寫那麼多人實在困難得很,徒歎奈何。

路斯夫:你說的雙魚座悲劇,我也有同感,只是這悲劇卻建構在我最喜歡的情節改編上。最後的舞台設定在人馬宮,一切的事情都在這裏做一個了結,跟整個故事由人馬座艾奧羅斯救走女神開始,做一個首尾呼應。但這個設定,卻要考慮人馬宮之後的三個宮山羊宮、水瓶宮和雙魚宮的打法了。電影選擇了讓山羊座修羅自行跑到人馬宮,這設計自然和合理;水瓶座卡妙由於是冰河的師傅,必須要打一仗,原著是加妙將冰河「變」到天秤宮,現在改為直接變到水瓶宮,這一點比原著合理得多,但電影要解決已經到達水瓶宮的冰河為什麼不往前跑而回到巨蟹宮,而其選擇為不解決,直接當一個bug就算,這點令人失望。最後是雙魚宮,打無可打,就被教皇無厘頭秒殺吧,反正是不受歡迎角色。但其死狀,可說是向《Lost Canvas》的雙魚座致敬,美極了。

應天:天蠍將敵人打飛往後面的宮,而山羊擅離自己的宮,都算是擅離職守吧?我卻不太認同呢,原著大多數黃金都是固執地守在自己的宮的,沒法,身在聖鬥士階層的高點,不認真守著崗位不行呢。而雙魚之死,我卻認為更近似原著中被瞬的星雲暴風打飛致死的情節,同樣有玫瑰灑在身上,《Lost Canvas》是滿身鮮血,原著與電影一樣只是嘴角有血。不過,我也讚同你所說以人馬座始人馬宮作轉折是頗佳做法,問題只是安排後三宮的方法值得商榷。電影最後是以人馬之箭結束大boss,所以人馬座在這電影中非常重要。說到大boss,有兩點很值得討論,第一是片中撒加身旁出現一隻疑似冥界蝶的藍色蝴蝶,並在他死後消失,極度懷疑這是伏下一齣電影的伏線。

路斯夫:那隻蝴蝶我當然有留意到,第一時間也在想是否冥界之蝶出場了。但轉念又想其實沒多少證據支持這個說法。看動漫的人,有「補腦」一說,意指原作根本沒有說到,我們穿鑿附會,卻當成是真實的劇情。蝴蝶是否冥蝶,暫時只能當是戲言,畢竟帶出冥王篇的關鍵人物,天秤座的童虎連出場機會也沒有。

應天:是否有下集的冥界篇,我認為是合理聯想,並非天馬行空。神秘的天秤連設定也沒有,變成了公開比賽讓聖迷自己構思,莫非會以奪魁的設定來製作下集的冥界篇?這反而讓我更傾向有下集了,是真是幻,且看將來如何。我還有另一點想討論的呢,撒加竟可「巨大化」成「蛇妖」,而他早在手碗上已能看到能吸取女神小宇宙的蛇紋,這一點看似無厘頭,但現在《Next Dimension》正進入既神秘又能御蛇的蛇夫座黃金聖鬥士之章,路斯夫兄,你認為這會否有所關聯?

路斯夫:撒加能夠吸取女神小宇宙,這不是向《Omega》第二部雅典娜被帕拉斯吸去力量的情節致敬嗎?用來吸去力量的「首飾」,不就是蛇型?我倒覺得跟這個有關。

應天:對啊!你提醒了我,《Omega》也有蛇飾吸小宇宙的情節,不過我真的懷疑最近的聖鬥士系列先後運用一些共同的元素,女神小宇宙被奪是其一,與蛇有關boss的是其二,還有別的很多地方也是,不過這裡不談了,希望有機會再談。

路斯夫:至於撒加巨大化,是我看得比較不自在的劇情,想起數年前由黃曉明主演的《神鵰俠侶》,最後一集楊過、小龍女和神鵰回襄陽救亡,那隻神鵰就像《魔戒》的樹精一樣,比人類高十幾個頭,雙翅拍拍兩下,就打飛了一大堆雜卒。將撒加巨大化,感覺就是給荷李活電影惡搞了聖鬥士。而事實上開場的飛車場面、辰巳、穆的造型、聖域的場景,也十分「荷李活」,這也許是製作組想做出來的感覺,但我還是喜歡原著那種帶點懷舊的希臘味道。

應天:認同,我也喜歡那具歷史滄桑感的「破爛聖域」,但說到電影中的聖域,天梯、飛船、十二宮內的華麗裝潢,例如水晶宮似的白羊宮、大型荷里活音樂會場地般的巨蟹宮、歐洲宮廷一樣的獅子宮,還有似是向海皇篇的海底天花版設定取材的水瓶宮,每一宮極悅眼目之能事,加上戰鬥動作流暢激烈,畫面上真的沒得挑剔。

路斯夫:所以我說,十分「荷李活」,畫面、設計等的水準也真的達到世界級。當然,有原著比較,就不是好與不好,而是喜歡與不喜歡。但我的感受是在喜歡與不喜歡之間,我更希望電影呈現的是原著的味道,但又欣賞電影的創新,很矛盾。

應天:最後我想說,這電影其實很「雜」,集合了聖系列作品的不同元素,不知你有否發覺?就如你已經提及《Omega》的聖衣石,以及我所說的水瓶宮內的水天花。其他還有《Next Dimension》及《Lost Canvas》的女神短髮look;《Omega》的女天蠍及浮在天空的十二宮,《G》及《Lost Canvas》也有打石像,不過與這裡相似度不足;獅子出招也由原著的光束線變為像《G》一般的電光,一輝保有原著初時曾出現的眼罩;《Lost Canvas》的外傳中也有處女座解去對手被幻朧魔皇拳的支配等等,發掘這些元素也是一種趣味。

路斯夫:你說的,真的是fans才會做,而且是開明的fans,不會一看就說「跟原著不一樣」。

應天:open-minded很重要,否則只會獨個兒埋怨不像原著,我很欣賞今次電影的創意,如online game的風格,特別是跳起裝著聖衣的畫面,像極聖鬥士online;又如聖衣有夜光的部件,美極了;雙子聖衣半金半黑,更能體現正邪兩面;人馬與雙子及山羊的空戰,匪疑所思卻又很奪目;穆先生有水晶牆的招式,便說他喜歡發光物件而弄得白羊宮像一個水晶宮似的,也很有趣。

路斯夫:不過,巨蟹宮變了歌劇院,那些亡靈會陪迪馬斯古唱歌,淡化了這角色邪惡的一面。最後,黃金聖衣離棄了他,如果只看電影,實在看不出「有趣」的迪馬斯古為什麼會被奪去聖鬥士身份。我一直在說的,都是「荷李活化」所產生的不協調感。

應天:有得有失,沒一套作品完美,總的來說,這齣無論人設、場景、故事因過度嶄新的聖鬥士電影作品,令執著原著的人會難以適應及接受,但情節突破了以往《聖》電影進入死胡同的打鬥模式(天界篇除外),加上華麗奪目的CG及戰鬥場面,讓聖迷真的大開了眼界。至於故事的呈現,受限於時間,不免在大量刪減人物關係及故事上,縱有驚喜,但批評的聲音也不少。期待下一齣做得更好,若果真的有下一齣的話。

談「聖鬥士星矢Ω」覺醒篇

《聖鬥士星矢Ω》還有一個月左右就完結。由「新生聖衣篇」進入「覺醒篇」之後,幾乎每一集都令人無言。

進入「覺醒篇」,我們都知道是跟柏拉斯的手下四天王決戰的時間到了。雅典娜親征,所有叫得出名的聖鬥士都參戰,劇情瞬間進入高潮,在編劇的角度,也進入了「收線」的階段。

所謂「收線」,就是將之前埋下的伏線一一收起來。之前埋下了什麼?一、天秤座玄武之死,是四天王之一的許柏里翁那把天崩地裂斬做成的,要執玄武之仇,必須由廬山一系的同門紫龍父子出手。二、一輝跟四天王之一埃該翁和二級刻鬥士米拉有恩怨,亦應由一輝或瞬了結。三、星矢和四天王之一的泰坦一早碰上了,彼此視為宿敵,亦會有一戰。四、新角色小馬座昴的秘密,其實有看的人都知道,他將會是最終boss。四、「Ω」作為第七感以上的最高境界,如何去領悟,誰人才能領悟呢?

大家看到以上伏線的問題嗎?對,除了「Ω」一線,再沒有跟新主角們有關的。在故事架構中,光牙等6人除了作為聖鬥士打打打,基本上沒戲可做。唯一是他們與昴的手足之情,但當中昴才是看點,他們是配角。我們數一數聖鬥士之中要處理的角色有多少人:原始主角(現在被稱為傳說聖鬥士)5人,黃金聖鬥士白羊座貴鬼、金牛座哈賓杰、處女座不動、雙子座因特格拉和帕拉朵絲共5人,不要說在外圍打仗的小弱了,除了6個主角,故事的後半段竟然要處理10個角色!如果一個角色一集,已經去掉了10集!

所以,製作組要作出取捨,但取捨的結果是莫名其妙的。紫龍、冰河、瞬、一輝、哈賓杰、雙子座孖女,都分得一集表演機會,但期後原本舖排好應該由紫龍父子復仇的許柏里翁線,竟然由紫龍、貴鬼和不動3個黃金聖鬥士出禁招「雅典娜的感嘆」繼而自我犧牲,才能將天崩地裂斬弄斷,但許柏里翁竟然不死!最後要由光牙等6人一起領悟「Ω」,才能把他殺掉。這只佔2集的情節竟然犧牲了兩條大伏線!而且,領悟「Ω」是這套作品最重要的點題時刻,竟然落得6人一齊領悟的「下場」。回想他們領悟第七感,也一人有一集戲……。

上次寫「新生聖衣篇」時說過,人物太多是「覺醒篇」要好好處理的問題,最後果然出了事。現在,昴變成了最終boss「撤旦」了,還剩四集,應該集中講主角們跟最終boss的戰鬥,但下集竟然是看外圍戰況,且有舊角色邪武加入!如此不按本子辦事,劇情亂套,令我原本寄予厚望的第二季劇情,打了大大的折扣。

Gundam創鬥者--為了賣模型……

gundambuildfighter

好像未談過Gundam。其實,我從小就看Gundam長大,但不算十分fans,看與不看,全仗眼緣。有許多人人讚好的沒有看過,也有許多外界不十分喜歡的自己倒頗欣賞。看過的有:0079、Z、ZZ、馬沙的反擊、口袋裏的戰爭、F91、W、Seed、Seed D、00、Unicorn。最喜歡是00,Unicorn無甚感覺,口袋裏的戰爭幾乎已經忘記。

看Gundam,自不然要砌模型。我不是一個很會砌模型的人,也不是美術很好的人,早期要上色的Gundam模型令人卻步,加上要用模型膠水令接合位變得「黐立立」也令人沮喪,所以一直都不太熱衷;直到後來出了彩色部件,只按著說明書砌就可以,讓我這些一般人都能享受砌模型的樂趣,家裏的書櫃才多了一個模型格子。可惜的是,我的完成品見不得人,往往只能自己享受砌的過程,不能像一些高手,砌完可以去展覽,分享成果。說真的,我十分羨慕懂得將模型舊化的高手,更佩服重現經典場景的朋友的心思,可是自己沒有這個天份。

模型砌完之後可以做什麼?近日高達動畫又有新作了,名為《Gundam創鬥者》(Gundam Build Fighters》,這又是一套「非UC類」的作品。自從《機動武鬥傳》開始,Gundam跳出了阿寶馬沙那個UC時空,開展了只有Gundam之名,但沒有Gundam歷史包袱的幾套作品,起初不為fans所接受,但當UC的故事仍然可以發展,fans們都接受百花齊放的局面。

《Gundam創鬥者》回到現實世界的未來,講述Gundam在1980年代引起熱潮後數十年的世界。因為發現了新元素帕拉夫斯基粒子進而開發的新技術,出現了「Gundam模型對戰」,玩家可以像駕駛者一樣,操縱自己的模型,在不同的虛疑場景對戰,這新玩意捲起了「第二次Gundam模型熱潮」,每年都有Gundam模型對戰的世界大賽。主角伊織誠是個喜愛Gundam模型,並夢想著有一天能參加模型對戰世界大賽的玩家。身為模型店的獨生子、父親是Gundam對戰高手、又擁有製作Gundam模型的高超技術,但伊織卻不擅長對戰!這樣的他,遇見了一位戰鬥時可以將Gundam模型操控得出神入化的神祕少年嶺司,於是二人組成搭檔向世界大賽展開挑戰。

故事是否吸引,見仁見智,我自己就喜歡,因為有一種小時候看《模型神童三四郎》的感覺,伊織和嶺司的關係讓我想起《棋魂》的進藤光和佐為。我相信嶺司不是這個世界的人,Gundam對戰總有一天會跟宇宙有關。

然而,這動畫的終極目的就是賣模型吧。看了五集,不時都讓「產品」在故事中出現,又有意無意對前作做一些講一半唔講一半的解說,而拿來當武器的Gundam模型就是將過去作品的主角配角改裝,日後亦會出可以隨意改裝的配件,從任何角度去看整套作品,都可以找到「要賣模型」的決心,Bandai這個project做得好大啊!

我不抗拒商業化,只要商業化的巨大利潤,是用來製作如Unicorn的更高質素作品(我不喜歡不代表沒有質素),我們根本不用抗拒商業化跟藝術化的兩條腿走路。畢竟一切離不開錢,這是我們無奈但需要接受的呀。

談「聖鬥士星矢Ω」新生聖衣篇

OMEGA2

《聖鬥士星矢Ω》的「新生聖衣篇」突然落幕了,「覺醒篇」突入,其實是同一個故事,以進入帕拉斯城為界線,之後是兩代主角們合作攻城的故事了。在這個時候評論一下「新生聖衣篇」,最為合適。

「新生聖衣篇」,我稱之為「撥亂反正篇」,換了監督,將第一部「瑪爾斯篇」的新設定全部改回來,如聖衣石變回聖衣箱,屬性「不存在」了,這在之前都有談過。但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,他將少年動畫的感覺喚回來了。「瑪爾斯篇」有一種少女動畫的味道,著重感情的描寫和畫面的唯美,如蒼摩和索尼亞的感情,伊甸對阿莉亞的思念等;但「新生聖衣篇」回到了少年動畫的基本,強調戰鬥場面的迫力,感情場面也是偏向熱血,如昴就有朋友戰死而背負戰鬥理由的故事,令劇情由偏靜變成偏動,讓人感覺到身體的血。

而劇情上,「新生聖衣篇」也滿足了聖鬥士的舊fans。雖然「瑪爾斯篇」亦不時找舊角色出來客串,但勾出舊角色,卻未有勾出舊情懷;「新生聖衣篇」這一點做得較好,玄武有跟童虎老師過去的點滴,貴鬼也有跟穆先生的回憶,縱使只是一兩個鏡頭,已經讓人心頭一暖。

故事最聰明的部分,就是幾乎一開始就攻城,去到一個很大的村落,打游擊。各個主角分散又得,聚合又得,加人又得,死人又得,劇情簡單得黎,要乜有乜,熱鬧非常。我指這手法是「聰明」,不是「好」。讓之後的創作更方便,但此舉其實有點懶,不過考慮到新監督走馬上任,所以指其「聰明」。

接下來的「覺醒篇」,要考驗製作團隊的功力,因為主角群比一隊足球隊還多人:新主角七人、舊主角五人,黃金聖鬥士四人,其中新主角實力最弱,如何令舊主角和黃金順利退場,讓新主角合理地打最後一戰,要看看故事的說服力了。

OMEGA3

談「聖鬥士星矢Ω」的玄武

yunmo

開頭從討論區中得知天秤座玄武會死,頗驚訝。

這是「聖鬥士星矢Ω」原創角色之中,人氣最高的--有時其實都不明白日本人的心態,此人只在第一部某一集出過場幾分鐘,立即成為了人氣角色。但受歡迎也不會給他加戲,在第一部的黃金十二宮篇,他只有跟水瓶座時貞戰鬥了一小回,和負責將主角們送到火星,儘管在opening有一幕跟貴鬼背對背,資深聖鬥士迷以為會上演童虎和薛安兄弟情的延續篇,但直到玄武死的一刻,他跟貴鬼什麼都沒發生過。

無論如何,他人氣最高,這樣的一個角色,在第二部開了不夠十話就要死?

之前說過,「聖鬥士星矢Ω」的角色太多,而配角又受觀迎過主角,安排要費一番功夫。數數看,主角竟然有7個!前主角有5個,未死的黃金聖鬥士5人(唔計星矢),可擔大旗的角色竟達17人,如何分配?

尤其黃金聖鬥士。設定上,他們最強,也一定要出戰,出戰又要找個方法戰敗戰死,因為他們不敗不死,主角根本未有資格上場。好了,誰死先?原著每次都係金牛座,因為他是餘下黃金聖鬥士之中最像閒角的一個,但「聖鬥士星矢Ω」一反傳統,找來最高人氣的玄武。

細心一想,並非壞事。玄武之死,做了兩集,而且他的死令故事有新的轉折,女神決心轉守為攻了,有莫大的意義。其實,這種人氣配角,生與死是其次,最重要是有戲份,玄武第一部沒有死,但行行企企;第二部死了,卻有兩集主角,哪樣才好?